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題:美國“飛虎隊”後人憶先輩:難捨中國緣 感恩中國情
  作者 吳旭 袁珊
  在中國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採訪了美國飛虎隊(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創始人、隊長陳納德將軍及飛虎隊隊員格倫·本尼達的兩位後人,受先輩影響,如今他們也已成為促進中美友好交流的熱心人士。
  “祖父很少給我講關於殘酷戰爭的故事”
  陳納德曾在其所著《戰士之路》中,用回憶錄的方式詳細描述了在中國經歷的每場戰鬥,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卻不忍向親人講述戰爭場面。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並非關於戰爭。”陳納德的外孫女內爾·陳納德·卡洛韋告訴記者,“記憶中的祖父是一個會聽我講故事、帶我去花園玩的人,卻很少給我講關於殘酷戰爭的故事。”
  在卡洛韋眼中,祖父陳納德是一個嚮往美好生活和事物的人。卡洛韋說,或許正因如此,祖父才不願過多提起當年的戰事,因為戰爭畢竟過於殘酷。但她在與祖父的相處中,仍舊感受得到其對中國的掛念。“他收養了48名中國的戰爭孤兒,他熱愛中國,他的心一直沒有離開中國。”
  在陳納德奮戰過的這片土地上,人們也始終沒有忘記這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異國戰友。抗戰勝利後,昆明地區將原來的老民航路命名為“陳納德路”以示紀念;湖南芷江建立了反映陳納德及所率領飛虎隊援華抗戰的專題性紀念館;2013年9月6日,中國四川省對外友好協會等機構聯合舉辦了“紀念陳納德將軍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緬懷其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
  “中國人民對我祖父的紀念讓我特別感動,他們對歷史的尊重讓我感到驚訝和受到啟發。”卡洛韋在採訪中說。
  “如果當時中美沒有一起並肩作戰抗擊日本,我們今天的世界可能會很不一樣。”卡洛韋說,“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祖父是最早見證中美團結的美國人之一,兩國如今也該繼續加深這種互助關係。”
  在紀念中美共同勝利69周年之時,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正組織一個新的展覽。擔任博物館館長的卡洛韋告訴記者,展覽不僅會講述陳納德和飛虎隊的故事,也會展示成千上萬勇敢的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故事。
  “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和向公眾揭示,中美是如何剋服這個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挑戰。”卡洛韋說,“經歷過抗戰歷史的人會越來越少,如果我們現在不做些什麼,這段歷史可能會永遠遺失。我們需要讓世界各國的人們銘記並學習這段歷史,意識到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永遠比發動戰爭更好。”
  “父親心中始終認為這份恩情無法償還”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是一個幫助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飛行員。66年後我和家人一起來到這裡,是一個心懷感激的人。感謝中國人當年對我無私的幫助。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中國人民。”這是2010年,時值86歲的美國“飛虎隊”老兵格倫·本尼達來華時留下的感受。如今,他的兒子愛德華·本尼達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提及最多的仍是“感謝”二字。
  1944年,格倫·本尼達在中國執行轟炸任務返航途中遭日軍飛機攻擊。戰機墜落在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的下鳳湖,跳傘逃生的格倫被當地村民救治。
  “我的父親告訴我,中國的村民和軍人是如何不顧自身危險救治他的。他們扛著擔架抬了我父親1200公里,還讓他騎了毛驢。當時中國人的生活很貧困,但他們不惜一切給了我父親最好的照顧和最好的食物。他永遠無法忘記中國人的善良和誠意,他心中始終認為這份恩情無法償還。”愛德華說。
  愛德華曾隨父親於2005年9月、2010年10月兩次回到湖北探訪,參觀李先念故居紀念園。
  “父親一直說李先念將軍非常善良,贈與他很多禮物,其中包括一把日本手槍,並托他向陳納德將軍轉贈一把從日軍將軍手裡繳獲的軍刀。”愛德華回憶道,“我們對中國人的勤勞和勇敢印象深刻,我的家人都愛他們,這份感謝不足以用言語表達。”
  在採訪中,愛德華對於日本政府企圖否認歷史的做法表示遺憾。“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說出‘我錯了,請原諒我’比較困難。但只有當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治愈才真正開始。”(完)  (原標題:美國“飛虎隊”後人憶先輩:難捨中國緣 感恩中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37iseo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