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為內容的民主生活會在各地如火如荼展開,針對目前廣泛呈現出的“批評樣式”,有媒體認為“個別民主生活會淪為多次彩排後的完美話劇”,理由是出現了很多“高頻詞”,諸如“急於出政績”、“特權思想”、“工作不主動”、“遠離基層”等。網絡輿論也對於批評中出現的“生動語言”感到亢奮,紛紛圍觀“出門坐飛機”、“看病不排隊”等現象。
  批評終歸是批評,不管是“避重就輕”,還是“似曾相識”,總還是能聽到一些平時聽不到的實話。比如,有人提出“當了一把手,脾氣也大了”,對於地方官員而言,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據說,這句話來自某縣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會。當時,縣長率先向縣委書記“發炮”:“你當了一把手,脾氣也大了,影響班子民主。”
  一把手脾氣大了的後果在於“影響民主”。其他成員唯唯諾諾,缺少擔當,一味沉浸在“求穩怕亂”、“不思進取”的狀態,反過來又會助長一把手的驕橫作風。再加上官場不乏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人,很容易讓一把手飄飄然,以為自己職務高升,能力、水平、眼界也一樣水漲船高。對於別人缺少包容之心,稍有不順從就批評謾罵,動輒威脅。而“班子不民主”,就會造成“一言堂”和大權獨攬。如果個別官員作風不正派、為人心術不正,熱衷於“搞小圈子”和玩弄權術,就會把大到一個地方、小到一個單位搞得烏煙瘴氣,到處是機關算盡的權謀爭鬥,具有正義感的人感到迷茫和挫折,就會失去風清氣正的整體環境。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某縣的民主生活會上,常務副縣長直接批評縣長的話也驚人相似:“批評人時,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更不講方法,嗓門也大,調門也高,有時還拍桌子,可以說在走廊里大家都能聽得到。”由此看來,“脾氣大”可能並不是個別現象。一些地方和單位掌握權力的人“過於霸氣”,一位提意見的幹部說,領導“愛發無名火,有的基層同志回去考慮幾天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
  有的官員取得重要職務之前,常常面露微笑,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而一旦成為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就逐漸變得脾氣暴躁、霸氣外露。因而,官員的“暴脾氣”背後是扭曲的“權力觀”作祟。有人信奉“擁有權力就擁有一切”、“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在私心和權力欲驅使下,熱衷於暗箱操作、私相授受、權錢交易。有的官員對幹部任命升遷掌握“生殺予奪”的大權,就會產生錯覺,視權力為掌中玩物,甚至將其“私有化”,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人”,溜須拍馬、處處奉迎的順利升遷,有不同意見的“靠邊站”,如果有人膽敢流露出“不滿”,則打入另冊,伺機報複。
  所以,不管個人修養、成長經歷如何,一旦成為一把手,不光需要寬容待人的廣闊胸懷,更需要身邊人的坦率批評,形成監督。只有照照鏡子,正正衣冠,才能讓一些放縱自己欲望、為所欲為、忘乎所以的官員清醒起來,變得理性一些,避免在權力面前迷失自我。  (原標題:誰給了官員“霸氣外露”的底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37iseo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